軸承工藝是指軸承產品的制造方法。軸承的加工工藝就是完成軸承成品的實現過程,包括零件的加工過程和產品的裝配過程,它是通過不同的加工方式,直接改變原材料尺寸、形狀和性能,使之成為滿足要求的成品過程,
滾動軸承是一種通用性極強的機械基礎件,其結構雖然簡單,但技術要求卻很高。它涉及的主要專業有鍛造、沖壓、焊接、車削、熱處理、磨削、檢測、裝配等。
軸承成品一般由內圈、外圈、滾動體(鋼球或滾子)、保持架四大零件組成,通常的加工工藝過程為:
軸承的套圈毛坯采用的原材料有棒料和管料,以棒料居多,采用棒料鍛造時,根據金屬的溫度不同分為熱鍛、冷鍛和溫鍛三大類。熱鍛是將金屬加熱到相變溫度以上的鍛造加工;冷鍛(又稱冷擠壓)是指金屬在常溫下的鍛造變形;溫鍛(又稱溫擠壓)是指金屬加熱溫度控制在金屬相變溫度以下、金屬蘭脆溫度以上的鍛造加工。生產中采用熱鍛工藝較多。
軸承套圈毛坯鍛造的生產過程主要包括加熱、下料和鍛造成型三個環節,其它輔助過程有鍛件退火、氧化皮清理等工序。鍛造加工的典型工藝過程為:
軸承鋼棒料---材質檢驗---加熱---下料---二次加熱---鍛造成型---輾擴---冷卻---退火---清理---入庫
1.加熱:軸承鋼棒料或料段的加熱通常采用煤、煤氣、天然氣和電加熱(感應加熱和接觸加熱),個別情況下采用重油加熱。
2.下料:根據棒料剪切時溫度的不同分為冷剪切、蘭脆折斷和熱剁,還有采用弓鋸、圓盤鋸或帶鋸床切斷等,它們適用于:
(1) 料在φ32mm以下的退火料采用單點普通壓力機或切斷機下料
(2) 棒料在φ35~85mm之間的熱軋料采用中溫精密剪切下料
(3) 棒(坯)料在φ90mm以上的采用帶鋸、圓盤鋸或弓鋸下料
(4) 棒(坯)料在φ180mm以上的采用鋸床切口---加熱---錘上剁斷下料
3.鍛造成形:根據軸承套圈毛坯鍛造過程中成形的方式不同可分為:
(1) 錘上自由鍛工藝:加熱---鐓粗---沖孔---輾擴或馬架擴---整徑
(2) 錘上胎膜鍛工藝:加熱---鐓粗---成型---沖孔
(3) 壓力機單件鍛造工藝:加熱---鐓粗---成型---切底---輾擴
(4) 壓力機套鍛工藝:加熱---鐓粗---分套----外圈:平端面---輾擴---整徑
----內圈:料芯鐓粗---反擠壓---切底---平端面---輾擴
-
點擊圖片進入詳情
-
點擊圖片進入詳情
-
點擊圖片進入詳情
(5) 擠壓工藝(分單擠壓和復合擠壓工藝):加熱---切料---鐓粗---退火---串光---表面處理---冷擠
(6) 溫擠壓工藝:切料---加熱---潤滑---二次加熱---壓餅---擠壓---分離---切底---去毛刺---表面處理---整形---清洗
(7) 速鐓鍛工藝:有兩種工藝
a. 單件反擠壓工藝:感應加熱---切料---鐓餅---成形---沖孔
b. 塔形擠壓工藝:感應加熱---切料---鐓餅---預成形---成形---分套、切底
鍛造工藝的選擇取決于軸承套圈毛坯的幾何形狀和生產批量,單件小批宜采用錘上自由鍛工藝(工藝允許時可采用兩件或三件合鍛),套圈毛坯外徑小于400mm,又有一定批量時采用壓力機鍛造工藝(工藝允許時可采用兩件套鍛),量大面廣的小型軸承套圈毛坯,采用冷擠壓或溫擠壓工藝,對于品種少、批量大的中小型套圈毛坯產品,可采用高速鐓鍛工藝。